写实发展文章 绘好“菌”美前程

“今年丰收的羊肚菌有12000余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下步我们不仅要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品种,还要在粤港澳大湾区搭建固定的特色食用菌营销平台,让好品佳味入湾区!”贵州源鸿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定军说。

贵定鲜菇长满山里,荔波黑木耳产业覆盖四镇两乡,三都香菇“出山”架起群众致富桥梁……

自“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开展以来,按照《黔南州2020年食用菌产业“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夏秋攻势实施方案》,全州调优品种结构及区域布局,聚焦重点环节,提升品牌和标准,稳定销售市场。8月至11月,以开展夏秋攻势为契机,全州全力以赴抓生产,千方百计促销售,助推食用菌出山,截至9月底,全州食用菌种植1.82亿棒(万亩),完成产量6.44万吨,实现产值7.38亿元,共销售5.96万吨。其中省内销售2.8万吨,占比46.98%,省外销售3.16万吨,占比53.02%。

调优品种结构 ??提升品牌标准

与传统种植业不同,食用菌种植技术难度大,企业技术管理人才数量跟不上,针对黔南州食用菌生产、管理、销售薄弱环节,我州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按需设置培训内容,建立技术服务机制,聘请省食用菌专班、协会、高校的食用菌专家、技术员深入农村,到食用菌大棚“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指导,并设立服务热线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

近期,在三都县大河镇开展的“三都县2020年香菇与黑木耳种植管理技术培训会”,从栽培品种选育、栽培季节、拌料配方、采收及采收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此外,长顺县邀请到广东省盈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产业园厂长、高级农艺师胡文冲开展全县食用菌培训。荔波县食用菌专班邀请到浙江省丽水市农林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应国华教授到县讲授黑木耳育种及栽培技术。截至9月底,全州各县市食用菌产业共开展农民培训1341人次,其中州级培训110人,县(市)级培训1241人次。

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全州各县市突出主导品种、重点基地,抢占先机,加快品牌创建,引导经营主体采用“省品牌+州品牌+子品牌”的模式进行销售。

根据我州立体气候特点,结合食用菌生长特性,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生产空间布局,突出特色错季优势,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势主导品种。目前,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等地栽特色品种发展较快,截至9月底,全州红托竹荪种植规模395亩,同比增长101%,产值2476万元,同比增长563%;充分利用夏秋冷凉气候优势,进一步巩固扩大香菇、木耳、大球盖菇等错季大宗食用菌品种种植规模,黑木耳已种植1634亩,同比增长369%,产值5539.5万元,同比增长319%。

做好招商引资 ??培育经营主体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我州认真梳理实施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各县(市)建立招商项目库,锁定招商目标,细化招商方案,主动对接洽谈,做好招商引资,引进优强企业入驻带动发展。

在平塘县牙舟镇贵州黔芝灵绿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灵芝种植基地,朵朵灵芝盛开,技术总监龙涛手把手指导群众采收灵芝技巧,当地群众采摘致富“果实”,享受着丰收喜悦。

“这边灵芝形态匀、成色佳、形状美、品质好,目前我们的灵芝全部实行订单收购,市场效益非常好。”龙涛说。

通过招商引资,平塘县牙舟镇引入贵州黔芝灵绿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灵芝种植发展青杠灵芝特色种植,在卡罗村流转土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利益联结173户贫困户,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基地70个大棚的灵芝长势喜人,群众的生活如灵芝般绽开。同样,独山县引进河北兴春和公司注册独山兴春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食用菌工厂化项目;公司与神玺集团合作建设尧梭花园安置区食用菌扶贫车间项目、鄢家山安置区食用菌扶贫车间项目,投入扶贫资金3200万元,目前已完成菇房建设,3万棒秀珍菇已投入试生产并产生效益。

针对菌棒需求缺口(全州全年菌棒需调入6000万棒以上),今年州县两级坚持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加大财政扶贫资金及其它资金整合力度,探索产业创新发展融资模式,为经营主体做好项目申报、厂房建设用地等方面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多措并举支持重点企业建设菌棒加工厂,提高菌棒生产产能。今年已累计投入食用菌产业资金2.18亿元(广州对口帮扶资金3300万元、各县(市)整合涉农资金8500万元、经营主体自筹1亿元)。截止目前,全州已开工新建菌棒加工厂6家、扩建1家,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菌棒产能8600万棒,将有效解决我州菌棒产能不足的问题。

打通销售渠道 ?稳定销售市场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优势,强化产销对接,三都县借助余安高速、厦蓉高速、贵广高铁纵横贯通珠三角经济区的交通优势和东西协作搭建的市场,食用菌产品“阡里菇”牌海鲜菇远销广州、深圳等东部城市,以其良好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为畅通销售渠道,我州加快推动州、县国有平台公司转型成为农产品流通企业,采取“州农投+县农投+基地”合作模式,联结全州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大户,打造产销利益联合体,集中力量解决量少、卖难的问题。各县市筛选培育一批农村经纪人到批发市场、超市等进行“面对面”“跟岗”学习培训,确保每个食用菌生产基地有1名农村经纪人覆盖,解决零散基地食用菌产品销售难题。并扶持壮大流通企业,帮助现有流通企业争取广州市对口帮扶消费扶贫项目、“黔菌贷”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发挥流通企业对接市场的作用,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合作社、种植农户)加快发展。目前,全州已争取到840万元“黔菌贷”支持食用菌企业发展。

组织生产经营主体加强与省内扎佐市场、地利物流园、龙里双龙三大市场以及各大超市合作,采取代销代卖,免费入驻扶贫销售专区销售等方式,盯紧省内市场,扩大省内食用菌产品市场占比。同时盯紧省外市场。利用好稳定的销售渠道关系,推行“会展+生产企业+基地”合作模式,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设立直销窗口,通过现场展示、现场销售、现场签约销售订单。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