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惠水县明田街道,有一个承载着全县搬迁群众话不完道不尽感恩情的感恩记忆馆,里面陈列了搬迁群众随迁而来的充满历史记忆的老物件,收录了惠水县139个整寨搬迁自然村寨的原貌,还原了搬迁前后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搬迁群众感恩奋进的历程。

书里面描绘的城市,我们来了

感恩记忆馆一头展示着搬迁前的点滴,另一头联系着今天的美好生活,其中收录的一副图片,上面记录了孩童们翻山越岭相约上学的场景,图片上的一个主人公叫梁丽。以前生活在大山深处,每天上学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下午放学回家还要割猪草、做农活,现在跟着父母搬进了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梁丽的生活环境彻底变了。

“我太喜欢现在的生活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干净整洁的社区,宽敞明亮的校园,我就在书里面的城市生活。”梁丽说,放学后她经常来到社区的“四点半课堂”,这里不仅有老师辅导作业,还教唱歌和跳舞,周末的时候还有七彩课堂,学书法、学手工、学画画,开拓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感恩记忆馆作为惠水县青少年感恩教育基地,梁丽还是小小讲解员,每当有学生队伍来参观的时候,她总是满怀感恩地介绍:“是祖国给了我们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为我们青少年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


远近闻名的光棍组,都脱单了

今年国庆期间,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办了好几场喜宴,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7岁的吴小六结婚了,他从浙江带回来一个新媳妇,婚宴的第二天,两口子来到了感恩记忆馆。


“看,这就是我老家的寨子,以前家里面6口人住的就是这样的木房子,房子三面都是山,周边没有像样的田土,吃水要到7里外的地方挑山泉水。”吴小六一边从整寨搬迁自然村寨的图册中寻找老家的图片,一边给妻子介绍曾经生活的回忆。

吴小六与家人原先住在距离县城60公里外的斗底村,那里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据他本人说,老家所在的穷旮旯是名副其实的光棍组,有13个大龄单身汉,村里几乎没有适龄的未婚女孩,外面的女生一听到要嫁进来就不同意。


2017年,吴小六一家告别了破旧的木屋搬进了明田街道新民社区,政府统一添置了沙发、床、电视等基本家电家具,一家人拎包入住。“自从搬到县城后,村里面那些没成家的亲戚不仅找到了工作,还都找到了对象。是国家的好政策帮我们搬进了城市,让我们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不再有了

感恩记忆馆陈列着的老物件整齐排列,虽然有的已经泛黄,有的锈迹斑斑、有的磨损严重,但都承载了搬迁群众永生难忘的家乡记忆。木耙还挂着黄泥,它是年过七旬的社区居民杨清贵带来的。

定期来感恩记忆馆看看,向年轻人介绍老物件的历史和用途是杨清贵经常做的事。“这些枷担、木犁是我们在老家生活时赖以生存的农耕用具,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回忆。”杨清贵介绍,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后,他们一家人从摆金镇搬迁到了新民社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买了小轿车,孙子孙女都在县城上中小学,他和老伴也从田土地里退了休,一家人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杨清贵在社区是出了名的打油诗高手,随口就来。他告诉笔者,自己编的打油诗,不仅是他的真实感受,也是所有搬迁群众的心声:“感谢习主席,感谢党中央,我们搬出大山了。手提行李住新房,医院就在家门口,儿童送进新学堂。社区多次搞培训,户户都有人上岗。两不愁来三保障,幸福生活达小康。吃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恩情不能忘。”(文/:赵酌?? 图/惠水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