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的山水,因茶而美,因茶而秀,因茶而灵动。

茶是山水的灵魂,山水是茶的罗裳。

产自黔南群山之上的都匀毛尖茶,水浸出物、茶氨酸、茶多酚含量均高于国家同类绿茶标准,具有“绿茶皇后”的美誉,它“嫩香持久、香气清冽、鲜爽回甘”的独到香味,让人一见倾心,恋恋不忘。


炒茶的布依妇女

专家研究证明,这一特质源于都匀毛尖茶独特的生长环境。

在目前中国绿茶产地中,黔南茶产区海拔最高、降水最均匀、云雾最多、日照最少、生态最好、风光最美。明前雨露的滋润,高山云雾的滋养,孕育了出类拔萃的都匀毛尖茶,造就了其不可复制的优秀品质。

今天的黔南,茶岭叠翠,绿海碧波,都匀毛尖飘出的这缕茶香,惊艳了世人。人与大自然的琴瑟和鸣,通过一片绿叶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它是“绿水青山新画卷,生态文明新标杆”的生动写照,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实践。


都匀毛尖茶旅小镇茶园风光

黔南境内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遮雾罩,65.8%的森林覆盖率。最美的山水孕育出最好的茶叶。


荔波梅桃茶园

茶叶是黔南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都匀毛尖”是全省主打的“贵州绿茶”和“三绿一红”品牌之一。素有“千年贡茶、百年金奖”之美誉的都匀毛尖,是百年中华老字号品牌。


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都匀毛尖传统手工制茶工艺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议时,多次点赞都匀毛尖茶,并作出了“对于都匀毛尖,希望你们把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贵州省委、省政府,黔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举全州之力统一打造都匀毛尖茶品牌。

特别是近几年来,黔南以提升茶产业链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都匀毛尖引领黔茶出山为己任,建基地,塑品牌,扶企业,带农户,茶产业全价利用,跨界开发,融合发展,茶叶基地面积、产量产值、品牌效应大幅提升,走上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富民的绿色发展新路。


欢乐茶山

目前,全州茶园面积161.8万亩,投产茶园122.82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73.82亿元。全州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674家,全州茶叶从业人员近40万人,其中5万贫困群众依托茶产业实现稳定脱贫,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建成省级茶叶园区5个、州级茶叶园区8个,打造万亩茶园乡镇35个,万亩茶园村21个,绿化荒山380平方公里,创建10万余亩欧标茶出口示范区,都匀毛尖区域公共品牌价值从2010年的13.78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35.28亿元,位列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茶叶成为黔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瓮安县建中镇鑫产园茶业基地,公司投资1.6个亿,先后流转三个村、12000多亩土地种植茶叶,组建3家农民合作社,发展社员114人,联动17家中小茶企、23家农民合作社和数以千计的茶农,参与到产业发展中。采取资金入股、劳务用工、保本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形式,让853户贫困户获得分红收益,年分红资金44.5万。年用工支出1000万,带动1500多人实现稳定就业、脱贫摘帽。

平均海拔1150米的平塘县大塘镇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也是省级生态茶产业园区。经过10年培育,10.22万亩茶园替代了曾经的荒山荒坡,建成茶叶产、销、供等一体化企业17家,茶叶年产量1568吨,茶叶总产值4.56亿元,涉茶人口1万人以上,带动贫困户733户,户均增收2.3万元以上,2019年,大塘镇妥妥摘掉“极贫乡镇”帽子。

醉美的山水,漂亮的茶园,纯净的空气,宜人的气候,黔南从高品质茶叶生长环境和宜居养生角度,大力推动茶产业从简单的物质消费向旅游文化享受的多样化、多层次转型发展,将都匀毛尖茶与优美的自然风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整合,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以茶为主题,打造一体化的旅游产品,开发以茶为载体的高端休闲养生产业,提升茶叶核心区附加值和效益,形成了一批茶旅融合、茶文结合的产业新业态,打造了都匀毛尖镇、贵定云雾镇、独山影山镇、瓮安建中镇等茶旅小镇,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


雾锁茶山

都匀市依托螺丝壳茶园基地,大力发展“茶旅融合”的山地特色旅游,修建完善茶园主干道、茶山步道、机耕道、生产便道、茶区旅游环线公路、高寨水库环湖公路,建成都匀毛尖茶文化活动广场、“茶圣殿”和15个茶园观景台,打造“云端茶海”茶生态旅游示范带、百里毛尖长廊景区,“云端茶海·心上毛尖之旅”入选全国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2019年,全市茶旅融合接待游客20万人(次),茶旅综合收入1.9亿元。

近几年来,黔南积极探索“茶业+”多业态发展新路,推进茶业与影视文化、足球文化等深度融合,打造了都匀毛尖小镇、都匀国际足球小镇、中国绿博园,建成秦汉影视城、唐宋影视城、民国影视城、巨升红色影视城等,打造西南最大影视文化基地,签约拍摄电视剧29部。2019年,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影视基地周边17个村、3300余人(其中贫困群众804人),影视劳务年收入4800万元。

唯愿天地增抹绿,不负青山不负卿。

种茶,植绿,兴业,富民,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