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乌蒙山乡丰产画卷惹人醉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朝政 汪瑞梁 马丹


????提要:

  金秋的乌蒙,群山多彩,大地丰盈,一幅巨大的丰收画卷,在乌江两岸铺展。

  威宁的苹果渐次成熟,丰硕的果实映红了果农的笑脸;金沙的高粱采收已近尾声,群众开始盘点一年的收成;黔西的梯田稻浪金黄,鱼肥人欢笑;大方的皱椒火红,辣辣的香气溢满农家小院……

  粮食满仓,收入增长。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乌蒙大地上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毕节脱贫攻坚收官战胜利在望。

  产兴业旺,山乡巨变。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紧扣“八要素”,落实“五个三”,毕节市科学精准地制定施工图、舞动指挥棒,全力推动产业“六个转变”。

  希望的田野上,以红高粱、食用菌、蔬菜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引领,产业革命风驰电掣,农特产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


调整粮食结构 装满“粮袋子”

?

  金沙县禹谟镇新寨村红缨子高粱采收完毕,一车车高粱正由群众家中运送到有机高粱收储点,经去壳、除糠后堆进仓库,等待茅台集团收购。

  “以前四处打工,难以顾家,如今种了十三四亩高粱,不仅能照顾家,收入也稳定在3万多元。”新寨村村民吴崇楷说。

  2006年至今,金沙县有机高粱种植面积从不足3000亩发展到15.5万亩,参与种植的群众户均年收入从1850元增加到6440元。今年可向茅台酒厂交售高粱3.8万吨以上,预计产值3.5亿元,带动22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毕节市在做好低效农作物调减的同时,及时调整粮食内部结构,增加马铃薯、高粱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马铃薯种植从2019年的480万亩提高到今年的540万亩,高粱种植从2019年的20万亩提高到今年的40万亩。

  多维度种植实现土地使用率最大化的同时,毕节市农业农村局还出台政策,鼓励在还未进入投产阶段的经果林下套种大豆、芸豆等粮食作物,确保粮食面积稳定。

  今年春耕期间,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开展春播种子、种苗、农药、农膜、肥料等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为粮食生产提供农资保障,杂交水稻种子储备量达315.33吨,销售257.28吨;杂交玉米种子储备量达687.14吨,销售550.64吨。

  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科技服务是关键一环。今年以来,毕节市积极抓好春耕备耕及夏收田间作物的科学施肥和防病治虫工作,提高农作物产量。大力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投入农机具11万台(套),通过机耕整地579.5万亩,培训农机技术人员1.36万人次。

?

发展特色产业 鼓起“钱袋子”

?

  仲秋的乌蒙高原阴雨绵绵,在威宁自治县草海、双龙、小海等乡镇的连片坝区里,产业路纵横交错,绿油油的蔬菜成块状铺展。草海镇中海社区蔬菜基地里,群众穿着雨衣、戴着帽子,忙着采收蔬菜。

  贫困户甘美丽从龙场镇田园村来到中海社区蔬菜基地打工,她正麻利地采收红菜薹。“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她说,比起老家一年到头种的庄稼只够勉强糊口,蔬菜基地务工的收入不知强了多少倍。

  发展特色产业,方能鼓起群众“钱袋子”。毕节市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对照“八要素”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千方百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突破,推动实现“六个转变”,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提供强力支撑。

  毕节市聚焦12大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加大低效作物的调减力度,紧盯平均亩产值8500元以上的核心创建指标,整合资源补齐短板,全力把核实更新后的207个坝区全部打造成达标以上坝区。截至7月,全市坝区农产品总销量26.2万吨,实现销售总额10.7亿元。

  为解决各县区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毕节市根据茶叶、食用菌、蔬菜等12个农业特色产业,建立专家信息库,组建专家团队,精准匹配专家联系服务产业发展。眼下,全市169个乡(镇)产业专家小分队,1002名精准匹配专家冲锋在产业发展一线。

  特色种植全面开花,特色养殖漫山遍野。2020年,毕节市努力抓住恒大帮扶肉牛产业、牛羊基础种群大、地方品种品质好、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牛羊生长发育等优势,将毕节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安格斯牛繁育基地和西南最大的生态畜牧业基地。

  截至目前,毕节市牛羊存栏分别为114.43万头、79.39万只,全市生猪存栏317.69万头。

?

打通产销渠道 走向大市场

?

  8月初,西南最大的全产业链蔬菜物流园——位于威宁自治县五里岗街道的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一期)首开区投入运营,60间冷库面积达4万平方米,日处理量5000吨以上,日产120吨冰的制冰车间等配套设施同步投入使用。 

  依托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一期项目建成投用,山东胜道农业、深圳绿达康农业、河南万邦农业、广州千鲜汇、深圳沃涵公司、毕节禾康农业、威宁旺农道公司等近20家实力较强的蔬菜销售企业纷纷抢滩威宁,每家企业的日销售量都超过百吨。

  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把市场和产业基地连在一起,进一步打通产销对接。这是毕节市大力推进产销对接的精彩一笔。

  既要能“产”,更要能“销”。毕节市在抓好田间地头产业发展的同时,对规模较大、上市相对集中、目前没有签订订单的农产品,特别是生鲜产品,进行全面梳理登记建档,做好农产品对外营销推介。

  为确保农产品种得出、卖得了、销得好,毕节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投资近2亿元建成占地面积120亩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年配送额700万吨。目前已有7家企业申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备案基地,涉及产品种类21个,基地面积5948.494亩。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体系日益完善,毕节市七星关鸡蛋、威宁“三白”蔬菜等农产品不仅端上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也正走向国际市场。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