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上班都在家,不用离开小孩出省打工了,每个月几千块的收入让我们全家过上了好日子。”曾经放下锄头就不知道还能干啥的刘因芝,2018年搬到铜仁市万山区旺家花园安置点后,参与了“巾帼锦绣坊”培训计划,成为一名职业绣娘。

在碧江区响塘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绣娘家园,也委托了贵州省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实施锦绣计划培训,主要采取集中理论授课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从刺绣基本理论、色彩搭配、作品设计等方面对学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易地搬迁居家妇女掌握了一技之长。

在铜仁,像刘因芝一样在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依托蜡染刺绣增收致富的易地搬迁居家“绣娘”还有很多。

苗绣作为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在贵州省的多个县市流传。不同地区的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流传于武陵山腹地的“松桃苗绣”以古老的巫楚文化、民间故事为内容,以精美的构图、夸张的色彩和多样的绣法著称,是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以来,铜仁市相继出台了支持妇女特色手工技艺“锦绣计划”的扶持政策,市妇联将挖掘发展妇女特色手工技艺“锦绣计划”作为全市妇联系统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重点培育以“松桃苗绣”“碧江叶脉绣”为代表的妇女特色手工企业。

为切实抓好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问题,铜仁市用好苗族刺绣这张非遗名片,以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实施“公司+易地搬迁扶贫工坊+搬迁户”联结培训制度,实行“一人一工坊”居家就业模式,在松桃县域内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先试先行,然后跨区域培训辐射铜仁市碧江区、大龙经济开发区、万山区、思南、石阡、江口等区县。

“这些年,我们在一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了几十个工坊,开展技能培训、创造就业岗位,解决了当地不少搬迁户的就业问题,让大家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如今,看到居家就业的搬迁妇女变成手拿针线的绣娘,成为人们眼中值得尊敬的非遗传承人,我感到十分开心。”贵州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丽平说。

依托“锦绣计划”的实施,铜仁市利用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培育新型民族文化业态,促进妇女就业,让广大妇女把“指尖技巧”转变成“指尖经济”,开启民族文化惠民的新篇章。

“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让我们开始思考怎么去转型。”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公司以生产和出口高端民族手工艺品为主的业务造成了很大困难,海外订单一下子都没了。尽管压力不小,但石丽平仍然带领公司坚持回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妇女制作的手工艺品。

为了帮助社会减轻就业压力,石丽平在疫情期间探索开展了“一人一工坊”的模式,公司把设计好的原材料,通过快递寄到搬迁群众家里,完工后再通过快递回收公司,“不见面”就带领群众增加收入。

截至目前,全市开展苗绣技艺培训二十余期,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带动近1000人以“一人一工坊”居家就业模式参与苗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加工生产,为搬迁群众搭建起了一座勤劳致富的桥梁。

把指尖技艺转化为脱贫力量,助力易地扶贫搬迁。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锦绣计划”,将留守妇女等人口压力转化成人力资源,实现政策“输血”与自身技能“造血”并举的脱贫效果。铜仁绣娘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慧心巧思,用一双双灵巧的手,一根根银色的针,一束束五彩的线,将古老的技艺绘成了一幅幅璀璨瑰宝。(刘芮编辑整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