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翟汉元) 6月24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我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全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从1978年的3913.2亩发展到2019年的19.8万亩,累计带动1.07万户、2.78万人增收致富,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我市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产业之一。

我市属低纬度高海拔区域,土壤类型多样、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于亚热带、温带药用植物生长,且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高。其中,六枝龙胆草、盘州头花蓼、保田薏仁米、盘州刺梨、保田生姜等已获国家地理标志注册登记。

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早在2015年,市委市政府就将中药材产业作为我市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在全市推进实施。从协调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出发,我市还成立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专家组及工作专班,适时深入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与中科院、贵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为我市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中药材病虫害防治、共建产学研基地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此外,我市相继在各县区共培育了20余个重点企业,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群众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打造“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利益共同体。

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产业已建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个,面积达5940亩。中药材栽培品种增加至47种,其中千亩以上品种有小黄姜、薏苡仁、红豆杉、牡丹皮等共15个。中药材加工企业6家、种植经营主体152家。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基地22个,今年预计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22万亩。

产业助农增收明显,群众种植积极性不断提高,2019年,全市中药材产量达14.55万吨,实现年产值7.34亿元,有69个乡镇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盘州市入选全省重点培育的15个中药材种植大县。产业发展模式由单一种植逐步向多元化、立体化栽培呈现,涌现出水城县坪寨乡猕猴桃林下套种天门冬、六枝特区郎岱镇林下仿野生种植黄精、水城县杨梅国有林场林下套种白等立体生态种植模式。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