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乌江两岸依然绿色撩眼……

冬天的太阳照耀大地,伫立在德江县“桶井之桶”观景台放眼四方,碧波荡漾的乌江静静流淌,玉竹山上的金丝皇菊更是金光灿灿,从县城到桶井的二级公路,与该乡的集镇公路、乡村公路、产业路、通组路等路网相互通联,如同飘带沿乌江岸边蜿蜒伸向远方。

山上柑橘飘香,山脚绿水潺潺,三五成群的游客徒步其间,洒满欢声笑语……这里处处涌动着生机和活力,这里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桶井乡。这是桶井乡绝地突围的真实写照。这是桶井乡绿色崛起的生动实践。最近几年,桶井乡以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统揽工作全局,突出以“绿色桶井·悠然乡村”为主色调,积极探索绿色脱贫产业、现代观光农业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绿色乡村,让大山绿起来,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把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诗篇坚实地写在了乌江两岸……

全力绘就绿色山水画

一场大雨过后,桶井乡下坪生态花椒基地格外的绿。年近古稀的村民简子栋望着眼前翠绿的花椒叶感叹:“过去下雨,一出门身上都是泥点子。现在这雨却格外的干净。雨不大的时候,年轻人们都在雨中漫步,真好啊!”

桶井乡地处乌江岸边,山高、坡陡、谷深,石漠化严重。历史上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日子大多捉襟见肘,自然环境恶劣,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曾经是山民和渔民延续了几千年的生存方式。然而,在今天的桶井,这句话却有了全新的内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该乡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曾经光秃秃的大山层峦叠嶂,处处可见“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飞鱼翔”的美丽画卷。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让大山重新披上绿装,桶井乡党委、政府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铜仁打造乌江特色生态走廊、“六绿”攻坚行动等机遇,始终坚持筑底线、抓源头大力植绿护绿,坚决杜绝乱砍滥伐现象,管好山上林,植好坡上树,护好山间水,改造残次林,让荒山变绿山,让绿山变金山,让污水变净水,让净水变饮水。

与此同时,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整合相关项目资金9028.2万元,以场坝、高井、玉竹、同心、竹园、二友等村为重点,打造以湘柚、血橙等精品水果为主的高标准农业高效产业示范带。以长江、下坪、金盆、黎明等村为重点,打造花椒产业示范带。

按照“绿道、绿城、绿景、绿村、绿园、绿水”的要求,对全乡重点景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大力实施营造林、生态林、绿化带,强化石漠化治理,使全乡森林覆盖率达56.5%以上。

满园深浅色,山水含清晖。再看桶井,一栋栋飞檐翘角的农家小屋掩映在绿色橘林之中,一条条平仄起伏的水泥小路在橘林中延伸,链接着一座座山头……行走乌江两岸,桶井已是乌江岸边一道绿色景观引人驻足观测。

全力建设绿色产业园

雨过天晴,在玉竹山高效农业观光园区里,一个个金灿灿的橘子挂满枝头,泛着诱人的光泽。园区的橘子成熟上市,果实清脆甘甜,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采摘和品尝。

"几年前,这儿是石头旮旯,零零星星的薄土种着稀稀拉拉的玉米等,乡亲们大多入不敷出,日子过得艰难。"德江县委常委、桶井乡党委书记吴飞道出了实情。该乡玉竹山,2015年前还是无人愿去的不毛之地,石头硬、土地瘠,疯长的杂草与人比肩。

玉竹观光园区初建于2015年4月,规模有1500余亩,自2016年9月以来,桶井乡按照"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这一发展理念,组建了益民和瑞丰源两个专业合作社,发展以脐橙、杨梅、映红桃、红心猕猴桃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

曾经,这里乱石丛生、荒坟遍野,人们避之不及。

如今,这里绿树成荫、花果飘香,人们纷至沓来。

"华丽转身"的玉竹山之变,只是桶井乡绿色崛起的缩影。该乡并没有沉醉于绿水青山中固步自封,而是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打好生态牌,走稳绿色路,唱响富民戏,成了桶井的最佳选择。

该乡着力打造农旅一体现代产业园,让园区景区化逐步成型。坚持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全乡已投资1.1亿元,招商引资3.8亿元,高标准打造玉竹、新滩、望牌农业休闲观光园,采用"以短养长"方式,连片种植金丝皇菊、西瓜等"短、平、快"经济作物。同时,产业园区耕作方法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传统农业施肥用肥为主,让传统农业园变成现代产业园,让传统园区变农旅景区,让现代园区变绿色园区。

"如今的桶井,春天有各种盛开的花,夏季有桃子、李子、猕猴桃、西瓜等果子成熟,秋冬季节有菊花、柑子,逐步呈现出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效果,是旮旯变为了花果山,改变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千年死结,是山地经济的一面旗帜。"德江县政府党组成员、桶井乡乡长熊飞直言。

桶井乡还采取农旅融合模式,利用乌江山水书写锦绣文章,以农带旅,充分发挥玉竹山农业产业园区和乌江之滨的优势,把农业和旅游业有机融合起来,实施"一带、双核、五区"的产业布局,即打造乌江观光旅游休闲带、桶井乡旅游休闲服务核、新滩村乌江文化体验核、乌江民俗文化体验区、特色手工业展示区、生态农业休闲区、古村落艺术探秘区和滨江森林娱乐区,加快把桶井建设成休闲娱乐、赏景观光的好地方和乌江特色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全力打造绿色乡村景

青山如黛,乌江环绕,干净整洁的村庄掩映在绿树之中,一幢幢白墙青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来到桶井乡金潮村,一幅美丽的山乡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的村子,更多了一份恬淡,这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的科学规划和从严管控。"据熊飞介绍,两三年前,金潮村还是一副脏乱差的模样,"污水、垃圾遍地,田地荒芜,道路难行。"而如今的村子,平坦的公路四通八达,汩汩自来水已引进农家,处处是鸟语和花香……美丽乡村取代了过去的"脏乱差"。

今昔对比,让熊飞感慨不已,也让外界刮目相看。在不断推进生态宜居的绿色乡村建设中,桶井乡先后开展了人居环境提升、垃圾收集处理等工程,认真办好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关键小事"。

美丽乡村建设,要靠"颜值担当",更要"气质制胜"。桶井乡全力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大力保护和打造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将土地集中流转,聚集能人、大户等资源进行乡村整合打造,让美丽乡村变绿色乡村,让现代乡村变传统乡村,让分散乡村变整合乡村。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打通德江县城至桶井二级公路23.5公里,连接城乡快速通道,动工修建夹石特大桥和大桥至桶井的二级公路连接线,提级改造桶井至望牌外接沿河的大通道,实现组组通公路全覆盖,外联内接的交通网格化全面形成。从39公里以外的长丰水库引水至桶井,覆盖乌江东面20个村人畜饮水,已于今年5月31日全面通水。修建下坪山塘水库1座,覆盖乌江北面3个村人畜饮水,全乡资源性缺水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按照集镇景区化和乡村农旅化的发展思路,全面启动宜居宜游绿镇建设,将高井村、场坝村、同心社区有机结合,实行联村联动的发展格局。并对鱼塘、春塘两个传统村落进行修缮,坚持在传统村落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新农村。

同时,着力构建联村联动立体发展模式,让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实行集中饲养、分户饲养的模式和联村联动规模化发展模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景看、有活干、有钱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果园田地美如画,自来泉水逐户通。村道硬化千家赞,路灯高悬万户明。环境治理面貌变,行人行车乐融融。"这既是桶井居民对环境变化的真切感受,也是美丽乡村"蝶变"的真实写照。

好政策犹如春风化雨,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人民群众实干苦干,桶井更"新"了,也更"美"了,乡亲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全力连接绿色乡村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行走在桶井的村村寨寨,道路干净整洁,在绿荫环抱下,一幢幢楼房白墙灰瓦的房屋简朴而又别致。明媚阳光里,村民或在广场上锻炼休闲、或打理自己的院子,村庄一派宁静祥和。

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展现着桶井乡的无穷魅力;秀美村庄青砖白墙,整齐划一,彰显出独具韵味的田园风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乡村幼儿园笑声朗朗,久久回荡……这一切,映射出桶井绿色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美,又要"里子"实。桶井乡坚持内涵发展,积极发掘深化地方人文,使乡风文明的绿色乡村更有深度、更具韵味、更显活力、更悦性情。

致力社会事业惠民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加大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力度,全面解决因学致贫问题;实施社保兜底工程,建成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因病致贫问题;实施就业创业扶持工程,大力扶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自主创业,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为根治陈规陋习转变落后观念,提升群众归属感,桶井乡制定村规民约,整治豪华墓、活人墓,打击封建迷信活动和酒席大操大办等陋习,倡导后养薄葬、邻里和睦、互敬互爱的乡风文明。并利用文艺表演等形式对村民就森林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进行宣传培训,让群众主动参与到生态保护中。

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群众安全感。深入推进"平安桶井"建设,建立健全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强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建设和公共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苍山黛影,天青水白,以山水养眼、以田园养身、以诗画养心。如今,敬畏自然,绿色发展的桶井,也正在受到绿色的反哺与馈赠,处处呈现出安居乐业的景象。

在桶井乡采访时,记者偶然与原德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安高宣相遇。72岁的他聊起家乡桶井的变迁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过去,乡亲们是守望乌江无水喝,又人多地少,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我都没有预料到变化如此之大,乡亲获得实惠如此之多,干部工作如此之实!这是家乡的幸运,是铜仁大踏步前进的实践,是祖国繁荣昌盛的缩影!"

行进在家乡的青山绿水间,安高宣指点着家乡的山峦地头笑容满面。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原德江县潮砥区委书记安高宣写了一副春联"家乡大山何时绿,故园沃土盼水流",张贴在自家大门上。前来他家走访的县委书记、县长等看见这内容后老大不高兴,可是他们目睹桶井四处光秃秃的山头,当地群众喝着沉淀后的"牛角窝水",调侃安高宣一阵后也没有为难他。今非昔比,安高宣感悟家乡巨变,他说可把曾经引起书记、县长不爽的内容改写为:家乡大山绿树成荫,故园沃土奔小康。

"桶井乡的绿色崛起是铜仁乌江特色经济走廊建设的一面旗帜,是铜仁加快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缩影,是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最近,市委书记陈昌旭在桶井乡调研工作与干部、群众代表座谈时对该乡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从石漠化重灾区华丽转身到山地绿色崛起,如今的桶井自然环境山清水秀,政治生态更是山清水秀,全体干部踏踏实实、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勠力同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干部群众关系融洽,大幅度提升了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