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粒饭团、厚乳吐司、草莓舒芙蕾……
最近,一种被称为“捏捏”的慢回弹类解压玩具在年轻人中火了。
不同于以前的解压玩具大多使用记忆海绵,如今的“捏捏”用的多是硅胶类材质,有着糯叽叽的手感,可塑性更强,且外形酷似各类美食,因为又好看又解压,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尤其吸引年轻女性“入坑”。
电商平台截图
潮新闻记者发现,继盲盒、手串之后,“捏捏”刮起的现象级风潮,不仅在各大社交平台充斥着开箱视频,还吸引了不少个人卖家入局。
排单两个月、每个ID限购一个,解压神器“捏捏”有点火
“入捏坑2个月,已经买了50多个,根本停不下来。”
杭州的小唐今年3月入坑“捏圈”,以前就很喜欢手办、公仔的她,一开始被各种“捏捏”可爱、逼真的外形吸引。
“第一次看到就心动了,一口气买了10款,有饭团、布丁、蛋糕等,收到之后上手捏过就更欲罢不能了,那种弹性和舒适感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小唐说,她经常随身携带一个挂在包上,通勤路上就可以随时捏一捏,很解压。还有不少是放在家里收藏,“每天看到那么多可爱的小玩意,心情都好了。”
潮新闻记者发现,在小红书上搜索“捏捏”,就能看到近百万条相关笔记。不少网友称,买“捏捏”已经花费了上千元甚至上万元。
此外,社交平台上还涌现出不少人气手工博主,他们自己手工制作“捏捏”进行售卖,售价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其中不少已售出数千件。
电商平台截图
由于这些“捏捏”都是手工制作,无法做到量产,因而制作周期较长,有些爆款甚至供不应求。
“每个ID限购一个,上新当天就卖完了,一般要排单两个月以上。”一名店主说。
“店里卖得最好的是黄油小熊‘捏捏’,是泥感裹绒的手感,包装上有一个挂环,可以挂在包上。”另一名店主表示,由于手工制作耗时比较久,目前工期是10-15天。
在二手平台上,一些爆款“捏捏”甚至被炒出上百元甚至数千元的售价,而愿意买单的也大有人在。
其实,“捏捏”并不算一种新玩具,更像是从解压玩具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细分品类。
5月18日,潮新闻记者在多家文创店里也看到了解压玩具的身影。不少文创品牌将其作为IP开发的常规衍生品,有的还推出原创设计,并摆在显眼的位置出售。
记者 金檬 摄
“捏捏”提供了情绪价值,也有网友担忧安全问题
“我的心都萌化了”“软软的QQ的,手感超级棒”“捏得停不下来”……
在网上,网友们对于“捏捏”盛赞一片。为什么深受年轻人喜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知名消费者行为学专家王丽丽告诉潮新闻记者,当下,年轻人面临着极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通过这种可塑性很强、触感非常好的玩具,一方面弥补了个体在日常繁杂工作中缺失的控制感,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发泄的出口。
“‘捏捏’能满足年轻人解压和收藏的需求,不少博主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也成就了它的火爆。”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
然而,在“捏捏”的风潮之下,不少网友也开始担忧它的安全性。
“买了一堆‘捏捏’,香精味道很大,拿甲醛仪器简单测了一下,直接超标,这两天不仅疯狂长痘,还得了结膜炎,不知道是不是和‘捏捏’有关。”一名博主说道。
评论区也引发了不少网友讨论,有人称,“做‘捏捏’的过程超过三小时就很不舒服”,也有人表示,一些“捏捏”外面的PVC包装袋可能有质量问题,“我基本上捏半个小时就会头痛”。
此外,记者还发现,有“捏捏”卖家因制作“捏捏”导致身体不适而选择闭店。
记者咨询了一名卖家,“店里的‘捏捏’都是食品级硅胶做的,但是不可食用,建议放在袋子里玩。”
该卖家还提供了一份产品甲醛检测报告,测试结果为“合格”。但当记者问及PVC包装袋的检测报告时,该卖家称“没有”。
据了解,由于不少“捏捏”是个人卖家制作,因此大多缺少生产信息、质量合格证等。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该类产品甲醛超标、TVOC含量超标等讨论,因为该类产品的销售渠道非常多,国内鲜有非常有名的生产厂家入局,因此相关的监管可能要进一步加强。”王丽丽说,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时要查看卖家资质,尽量选择信誉好、评价高的正规店铺购买。购买回去之后可以消毒、清洗或是适当地晒一下,使用后也需要勤洗手。
“商家也应该规范经营,在选材时应尽量选择无毒、无味、无刺激性的材料,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此外,在食物仿真‘捏捏’包装上,可以加入一些明显的非食品特征,以减少误食的可能性。”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吴颖律师对潮新闻记者表示,相关部门应制定慢回弹类解压玩具的行业标准和法规,明确规定产品的材料、安全性能、标识要求等,确保产品符合人体健康标准。同时,加大对“捏捏”类产品的监管力度,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严厉打击,并对相关商家进行处罚。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