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谐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景宁小区,不时有居民悠然自得地散步,惬意享受着清晨的清凉。

景宁小区航拍图

  景宁小区是镇宁自治县2017、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占地面积200亩,安置住房共24栋1294套,共计搬迁入住建档立卡户1143户4899人,居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66%以上。景宁小区聚焦“找准党建引领着力点、把握就业创业关键点、紧扣交流融合落脚点”实践路径,注重工作有效衔接,讲究要素交互作用,努力创造交流融合、景美人乐的幸福生活。

  “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娃娃读书就在附近,自己也在小区的产业街里上班,实现了‘楼上住房子,楼下赚票子’。”提到如今的新生活,景宁小区居民潘应美赞不绝口。

景宁小区

  近年来,景宁小区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健全社区服务场所,夯实“桥梁”架构。整合资金100余万元建成了15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党组织活动阵地,整合工青妇群团组织力量打造“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建立全县就业创业培训中心,修建社区民族文化广场和红白喜事集中办理点,成立花木兰维权组织、社区少工委和“四点半学校”,切实保障合法权益、回应合理诉求,打通社区联系服务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该小区住宿区的外围,便是“银城趣事”民族文化产业街区,放眼望去,道路边上,具有民族特色的十多家商铺整齐排列。民族文化产业街区主营民族服饰、手工艺品,潘应美便是这里的一名手工艺品制作者。

景宁小区民族文化产业街区

  据了解,景宁小区联合9家民族传统手工艺企业,成立了贵州银城趣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搬迁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公司+社区+贫困户”就业帮扶工作格局,推动地方民族文化元素转化为“真金白银”,带动943人脱贫致富。还帮助各族搬迁妇女实现了“楼上带孩子,楼下挣票子,居家过日子”的美好愿望。

  韦国琴经营着一家布依族、苗族手工艺制品店,店内工人们熟练地给一个个“木娃”穿戴上不同民族的头饰和服饰,经过细节加工后,这些商品将销往全国各地。

  “手工艺品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们的手工艺品主要销往国内沿海城市及国外,生产旺季时候工人可以达到20多人,每月销售额达到20多万元。”韦国琴说道。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过程,构建了县委主要领导联系社区,全县各部门(单位)服务社区,宁西街道管理社区的联动格局,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一起做好民族工作。坚持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