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是举世闻名的红色之城,也是一座文明之城。今天的遵义,立足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新时代贵州精神,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书写“两个文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传承弘扬红色基因

深耕厚植家国情怀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伟大的遵义会议形成的以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为基本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娄山关战斗……474处长征遗址遗迹、2000余件藏品,丰富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赋予了遵义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

当前,遵义正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等革命精神,深刻领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如今,遵义结合实际以“一核两带七园多点”精心布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环境整治及展陈提升工程、长征小镇、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带、《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工程等项目正有序推进。

遵义坚持培根铸魂、润心启智,用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一名年仅14岁的学生,平均每年为游客义务宣讲红色故事60场,至今已坚持了5年——这是遵义会议纪念馆“全国优秀志愿讲解员”张瑞凝的亮眼成绩。近年来,遵义培养了1000余名这样的“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向游客讲述着遵义红色故事,“红军山下讲长征、会址楼前学党史、红色基因代代传”为主要内容的开学第一课视频得到中央媒体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纪念馆运用5G通信、三维VR、多媒体等科技手段,打造了全国一流的网站,将展览、藏品搬进“云展厅”,把红色故事讲得更加生动、立体;在网上开设“馆长说党史”专栏,推出18期与“遵义会议”相关的故事,300多万人次在线阅读及转发。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遵义紧扣“红色历史人人学、红色书籍人人读、红色故事人人讲、红色歌曲人人唱、红色足迹人人行、红色精神人人传”“六个红”活动主题,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讲好3年涌现两位时代楷模的动人故事,大力弘扬“政治坚定、一心为民、苦干实干、百折不挠”的黄大发精神。努力塑造“醉美遵义城最美遵义人”先进典型品牌,目前已发布“最美抗疫战士”“最美志愿者”“最美劳动者”“最美少年”“最美税务人”5期主题,郭德刚获得2022年“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贵州省第七届道德模范姜涛等5人已纳入今年全省重大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候选人。

近年来,遵义市共有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1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72人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荣誉称号,7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26人入选“贵州好人榜”,评选出市级道德模范207人,涌现出当代愚公黄大发、排雷英雄杜富国、全国抗疫先进代表傅小云、杜富佳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和故事,树立了革命老区儿女传承红色精神的光辉榜样。

汇川区“娄山红”理论宣传品牌,开展“红课堂”“一条腿的长征”“对党说句心里话”“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党史宣传教育活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赤水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创新“茶馆嗑子匠”品牌,吸引一批知党史、感党恩的退休干部、能人贤士为党史宣讲员,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为群众、游客讲述党的历史和身边的红色故事。

标准不降力度不减

文明和谐可触可感

从成功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到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遵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质量不变、管理更严”,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日益常态化、规范化,让“文明”变得更加可触可感。

小车失控坠河,危急时刻市民纷纷跳水施救……这些年,遵义涌现了许多见义勇为、温暖人心的人物和事迹。“名城好司机·礼让斑马线”“文明行为进千家万户”“名城先锋党员义工”“文明五个一标兵”等志愿服务活动已在遵义常态化开展,全市组建各类志愿服务团队2000余个,注册志愿者85万余人。

近年来,遵义市改造涉及20多万人口的城市棚户区,扩建改建人民路、上海路、高新快线等城市主干道,打通城区100多条小微循环道路,新建公共停车位1.8万个,建成城市雨污管网196公里,建成具备物联网功能的基站4100个,建设海绵型项目12个,公共服务设施展现出整体大气、细节精致的城市形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6.16%,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8.1%,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让遵义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市更美。

扎实推进文明实践

全域统筹同步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遵义正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志愿服务体系,让在职党员、干部进网格,志愿服务分队驻网格,区域性党组织接网格,群团社会组织联网格。6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900多所中小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1400多家大中型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站点就近为居民提供服务,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足不出户、事不出门”,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城市,以“四民社区·美丽城市”创建为载体,打造“安、便、乐、康”的和谐宜居环境。鼓励引导社区发掘历史文化,打造小区微景观、微广场、微角落,综合整治34个老旧小区,逐步让社区焕发人文气质,赋予时代精神,彰显文化底蕴。

在农村,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载体,紧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任务,打造“富、学、乐、美”农村宜居环境。8个贫困县、871个贫困村、92.2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出列脱贫,书写了遵义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彩篇章。全市实现100%的建制村通公路通客运、30户以上村寨“组组通”硬化路,100%的建制村有安全饮水、供电保障、通电话、通宽带,建成村级图书室。全市共创建成功全国文明村镇30个、省级文明村镇117个、市级文明村镇137个、县级文明村镇1183个,文明村镇创建覆盖率达90%以上。

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近年来,遵义从自身情况出发探索如何改变贫困地区农村面貌,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率先在贵州实现整市脱贫,既堆起了金山银山,又守住了绿水青山。通过“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村发展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遵义市正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紧紧围绕“产业兴村、文化兴村、人才兴村、生态兴村”“四兴乡村”目标,深入开展强化党建引领、建成核心主导产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传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整治、吸纳回流培养“乡村人才”和“五净四美”绿化美化等群众性基层基础工作,引导各地完善村规民约,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等制度,制定红白喜事标准规范,大力推广“道德红黑榜”等有效做法,让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今天的遵义,正继续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将始终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政策机遇,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