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圆梦小康。

  历经8年持续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安顺全市上下感恩奋进、攻坚克难,6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5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动态识别的13.27万户54.5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21万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住进了新家,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奋勇前行,阔步振兴。

  新的时期,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庄严承诺,我市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紧紧围绕新国发2号文件带来的重大机遇,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奋斗目标,持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不断提升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一往无前的姿态,为脱贫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巩固幸福成果

  在镇宁自治县简嘎乡,受亚热带气候影响,夏季十分炎热,但热浪并没有消退乡里各级干部们为民干事的热情。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曾经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脱贫之后的简嘎乡,依然还有许多工作没有结束,部分脱贫户还面临返贫的风险。

  “如果不是村干部的帮助,我们一家子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渡过这次难关。”说话的人叫韦卫明,简嘎乡磨上村村民。

  脱贫以后,韦卫明一家过上了好日子,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

  但就在不久前,他却遇到了一桩难事。他的孩子韦卫安突患疾病入院,虽是一个人住院,却困住了一家人,对这个靠长期在外务工获取收入的家庭来说是致命打击,再这样下去,积蓄只会不断消耗,返贫的风险剧增。

  磨上村的村干部们摸排到了这一情况,及时把韦卫安纳入低保户,又帮助韦卫明找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多管其下,韦卫明的心安定了下来。

  在磨上村,村干部们每个季度都要开展摸排工作,及时解决脱贫群众的生活难题。

  去年以来,我市各县区各部门下大力气稳固脱贫基础,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方面,是强化帮扶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涉及财政资金、资产管理、产业发展、小额信贷、就业帮扶、兜底保障、危房改造、医疗保障等诸多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强化监测机制,并大力保障“3+1”政策落实。持续巩固、开展常态化监测,全方位构筑防贫帮扶机制,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同时落实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保障政策,全力保障脱贫群众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提升幸福品质

  在普定县黄桶街道办后寨村,千亩坝区内,连片韭菜绿荫如盖、十分养眼,数十名农户正在割韭菜、放套筒,忙得不亦乐乎。

  “把养到最好的韭菜割掉,再用套筒套住韭菜根桩,隔个十天半月,提起套筒,就能收割黄澄澄的韭黄了。”后寨村村民李仕妹说,通过这项产业,村寨里许多留守妇女与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

  产业负责人王涛表示,这是按高密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来种的,面积不变,产量却提升了60%。目前,他们发展了1800亩韭黄产业,并且实施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护、市场化产销对接,为更多脱贫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

  缤纷夏季,在镇宁自治县,有镇宁“五朵金花”精品水果之称的镇宁蜂糖李陆续上市,一箱箱清脆爽口的蜂糖李鲜果拉向全国各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们的口福,也鼓起了许多参与蜂糖李种植的脱贫群众的腰包。

  “镇宁蜂糖李品质简直没话说,果香十足,肉质饱满。这几年来,在政府的带动下,蜂糖李富了不知道多少农户,不少人一年能赚一二十万。”镇宁自治县六马镇板乐村蜂糖李种植户王天辉说,曾经作为贫困户的他,就是靠着蜂糖李种植摆脱了贫困,如今镇宁蜂糖李的品牌越发响亮,让他对未来更加充满了希望。

  兴产业,促就业,持续稳定的收入,是提升脱贫群众生活品质的一大保障。

  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各部门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产业、促就业、优服务,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韭黄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独有的蜂糖李种植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增多家农产品深加工规上企业。在就业帮扶上,政策落实也十分稳定,多渠道多举措促进稳定就业,对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边缘易致贫劳动力“三类家庭”劳动力做到优先稳定岗位、优先组织外出和优先兜底安置,顺利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目标。

  扮靓幸福生活

  去年5月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四清两改四严禁”的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依托和发动群众,以乡村“变美”为抓手,掀起乡村振兴的热潮。一年来,全市累计发动群众483万余人(次),累计清理生活垃圾40余万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巩固提升。

  在镇宁自治县茂良村,村两委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秉着花小钱办大事的思路,不断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终于成功把一个老旧思想根深蒂固的传统农村,改造成一个山美水美村庄美的宜居乡村。

  如今,走在茂良村的路上,道路干净整洁。四周望去,家家户户的门前庭院整齐清爽。村里充分利用当地竹林优势,组织群众参与制作竹栅栏,将村寨周边豆豉叶(鸢尾)移栽到村寨路边美化道路,将寨子里遗弃的木桩稍加打磨成休闲凳,收集当地怪石合理布局形成景观,一叶一花一石一凳点缀出特色休闲康养布依村寨。

  在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特色的田园乡村风光更是吸引人的眼球。村内巷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修葺的木质栅栏围成了“小花坛”“小菜园”,园子里蓝莓开出朵朵白花……去年以来,硐口村以打造全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为契机,用绿色擦亮了村居环境,让乡村大变模样。

  “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为多享几年晚福,我更要坚持锻炼身体了。”硐口村村民于培毛笑着说,前些年,村里村居环境差,走到哪儿都“脏乱差”,没有心情散步。如今,村居环境改善了,家家户户修葺了绿色庭院,就像住进了“公园”里,饭后散步,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迈步新征程,脱贫群众们纷纷坐上了奔向乡村振兴的幸福列车。

  以乡村治理开振兴新局,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我市全力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仅大力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还进一步提升了乡风文明,促进脱贫群众们在精神、物质上实现共同富裕。

  成就彪炳史册,使命昭示未来。安顺将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紧抓新国发2号文件带来的重大机遇,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安顺样板”,让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饱满,为他们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