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省农科院设立科技开放日,面向社会展示了旱粮所、油料所等直属研究所通过科技创新自主选育的数十个鲜食玉米、酒用高粱、特色藜麦和多彩花生等旱地粮油作物新品种,这是省农科院在开展“致知力行学党史、三进乡村办实事”新举措之一。

7月以来,省农科院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继续大力推进“农科专家进乡村、农科成果进乡村、农科课堂进乡村”的“三进乡村”办实事,选派的500多名“双十”“双百”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团成员、科技特派员和驻村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通过从农村基层和科技一线发力,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的109个村提供技术服务,发展村级特色优势产业,将科技优势转化为推动全省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动力。目前,已在全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62个。

农科专家进乡村,是省农科院科研人员时刻牢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一个缩影。省农科院精准发力,建立了茶叶、林果(刺梨、林下经济)、牛羊、辣椒(蚕桑)、生态渔业、生猪家禽、食用菌、优质粮油、中药材、蔬菜(薯芋、花卉)10支产业专家服务团直接对接服务全省优质粮油和全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套技术服务方案”和“一名博士定点联系一村”。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农科院加强措施保障,落实院所两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选派各类技术力量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指导超过1万人次,解决技术难题500余个,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为推进农科成果进乡村,省农科院以开展种源创新“卡脖子”技术攻关为龙头,围绕地方所需、农民所盼、产业所求,加强与省市县乡等各级产业部门的联系,摸清产业发展面临问题,重点找准制约农业产业发展关键瓶颈等重要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准”。为促进贵州茶产业发展,省农科院建立的茶叶良种优种资源库,培育出10个黔茶(湄)系列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在省内外推广应用30万亩以上。在食用菌产业方面,省农科院建立了贵州省食用菌育种重点实验室和食用菌菌种研发保供中心,技术支持和服务10个母种原种中心、36个栽培种和菌棒保供企业,年生产各种食用菌母种能力达到120余万支。

推进农科课堂进乡村。围绕真正解决科技进村入户的“最后一米”的“卡脖子”工程,省农科院开办贵州农科课堂,运用互联网和融媒体技术优势,现场直播教学,推广“短视频”技术服务,实现农科课堂进乡村,让老百姓足不出户,面对面与专家“零距离”互动交流。目前,“贵州农科课堂”点击量已超过100万人次。

接下来,省农科院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努力建设一流人才、一流条件、一流成果和一流科研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科研院,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