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革命纪念馆沉浸于历史再现的情景之中,在学校课堂开展一堂生动的红色讲座,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多地联动学习,从红色题材文艺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党史学习教育掀起热潮,贵州各地开展学习的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州不仅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更通过深入实地开展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文艺创作及演出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多形式学习 红色文化更加生动

6月10日,贵州大学把四渡赤水纪念馆“搬”进了课堂。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在学校西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外,长长的四渡赤水战役宣传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让学生们有最直观的感受。而在报告厅内,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杨越成了课堂上的主讲人,向学生们讲述了《铁血女战士——吴富莲》《血战雄关 独腿虎将钟赤兵》《永远的女红军》等感人故事。“听了故事宣讲,我和我的同学都非常感动,几次落泪。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千千万万个英雄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当珍惜、当感恩、当努力学习,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2017级历史系学生王丽菁说。

据了解,贵州大学与四渡赤水纪念馆合作共建了“红色文化与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基地”,于今年4月签订合作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接下来,双方还将共同举办“长征精神·红色文化与发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推动深入合作。

将红色文化带入校园,不仅有宣讲这一种方式。同样在6月,贵州财经大学也迎来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党课。这是在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贵州财经大学和贵州省花灯剧院共同改编的花灯戏《红梅赞》艺术党课。台上,花灯戏《红梅赞》的24个经典唱段与5段学校领导微党课相互穿插,调动起现场观众的视觉、听觉等全方位感官,让这场艺术表演与理论宣讲相结合的微党课深入人心。

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方式,让贵州丰厚的红色资源充满活力,同时也让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持续高涨。而无论是校馆共建,还是艺术党课的方式,都有着同样清晰的目标——让大众深刻学习和感受中国共产党的恢弘历史以及共产党员的初心及使命。

沉浸式体验 直观感受红色力量

自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黎平会议纪念馆、困牛山战斗遗址等在内的各大革命纪念场馆和革命遗址成了最热门的“打卡地”。

“叔叔、阿姨,大家好!欢迎来到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我是习水县土城小学五年级二班的讲解员周欣怡……”位于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内,一位小小讲解员引来游客的强烈好奇,在她落落大方的讲解下,参观者了解了整个四渡赤水的辉煌历程。从2016年开始,四渡赤水纪念馆就先后与习水县第一小学、土城镇中心小学等学校建立馆校共建合作机制,对学生进行讲解培训,目前已培养了100多名小小讲解员。

纪念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走进纪念馆感受沉浸式的体验是最直观的学习方式,因此,这也成为各单位和个人学习党史的首选。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场馆作用,各大革命纪念场馆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媒体平台,通过开通网上展馆、媒体直播等方式,让更多人进行“云参观”。

“各位网友好!今天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黎平会议纪念馆……”这是今年6月初新华网开展的一次红色博物馆系列直播。40多万网友跟着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成员、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张中俞的脚步,“走”进了黎平会议纪念馆,不仅观看到馆内布局、馆藏文物,更通过张中俞深入浅出的专业讲解,深度了解了黎平会议的完整过程和历史意义。而就在今年4月,某网络直播平台也在习水县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土城古镇等地开展了一场网络直播活动。通过互联网技术,革命纪念场馆跨过地域限制,“走”向全国各地。

创新性活动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

6月21日,遵义会议会址书香弥漫。阅读志愿者团队代表在现场讲述了“打卡遵义红色地点”的经历,情景剧《红军来了》再现长征历史上的感人瞬间,荡气回肠的诗歌朗诵让人眼眶湿润……这是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导,贵州省委宣传部,遵义市委、市政府主办的“追寻光辉足迹”主题阅读活动,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活动,该活动在上海、浙江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等地接续举办。与此同时,“多彩贵州 书香高原”2021长征阅读季活动也同步启动,10支红色阅读志愿服务推广队伍将沿着红军在贵州的足迹,深入各地持续展开红色阅读推广志愿服务接力活动。

通过阅读感知红色文化内涵,而在互联网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今天,人们不仅能通过这种新技术进行系统学习,还能通过网络深入了解到更多红色故事。近日,遵义会议纪念馆旁的一棵老槐树成为微博热搜的主角,阅读量破2.7亿。这棵呈“V”字形的槐树被网友亲切称为胜利树,在人民网官方微博推出的红色云展厅公益展播活动《遵义会议会址里唯一活着的文物》中引起网民关注,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这棵树的树龄过百、高度超过10米,见证了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历程,其背后也藏着一段动人的历史。

通过一棵树,让全国人民了解一段党史,这是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所能实现的传播效果。而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为拥有丰厚红色资源的贵州,也正通过各种守正创新的方式,让生动的红色故事“活”起来,“火”起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