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青,云卷云舒,绿树阴浓下,蛙声阵阵、蝉鸣枝头。

盛夏的铜仁,伴随而来的酷热在梵净山下止步,阵阵清风带着黑湾河的湿度和95%森林覆盖率所释放的负氧离子,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倍感清凉。游客杨先生带着八十岁父母从新疆慕名而来,提前网上购票,持身份证一卡通行,当阳光驱散薄雾,震撼的金顶从云中显现,他情不自禁发出感慨:“这趟旅途不虚此行。”

铜仁之旅,不变的是生态优渥的自然盛景,四季如画的绮丽风光,变化的是高速高铁航空加持,将梵净山、中南门古城、朱砂古镇、石阡温泉……串珠成链,智慧购票一证通行,精品民宿农家风味,让游客快旅慢游陶醉黔东,美景尽收眼底。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紧扣“一区五地”,扎实推进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建设文化旅游胜地,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文化旅游强势复苏,今年以来接待国内游客2852.2万人次、同比增长37%,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生态之旅提质增效

“城在山窝子里的多,但江从城中穿过的少,竟然三江穿过,城分为四,十三桥卧波的只有铜仁。”

这是一座山水之城,在铜仁,穿城而过的锦江绿植蔓延两岸,一座中南门古城在城中而建,静谧古道,沿江步道成就休闲时分的最佳之地,穿越山川的乌江奔流不息,劈开山峡塑造百里画廊鱼跃清波。

这是一座生态之城,铜仁之旅,自始至终逐绿前行。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天蓝、地绿、水清成就黔东旅游的壮丽画卷,“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足音铿锵,青山绿水生态之旅成为主流。

“十三五”以来,铜仁全力实施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因地制宜统筹实施好“绿道、绿水、绿城、绿园、绿景、绿村”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颜值和气质。2020年,全市完成营造林40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206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9个、各类自然保护地49个,森林覆盖率达66.2%,排名全省第二。

让优越的生态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按照“市级抓龙头品牌、区县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亮点”的发展思路,铜仁致力于把优质自然资源转换为源源不断的旅游产能,多措并举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全力完善构建立体旅游大交通网络,先后提级梵净山环线、江梵复线等旅游公路,开通机场、高铁站、主城区至市内重点景区及各区县通达辖区景区专线班车,全市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通达无缝衔接;着力完善游客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改扩建旅游厕所510座;强化智慧旅游建设,推进市级“大数据+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完善提升“一码游贵州”铜仁专区服务平台,推进景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景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全市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新提升。

目前,我市共有旅游市场主体26166家。自2016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持续保持20%以上增速,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从2018年的全省第六跃居2019年的全省第三,入境游增速2019年名列全省第一。2021年1至6月,全市接待过夜游客912万人次。

文旅融合唱响品牌

沿着公路穿过朱砂古镇的大门,耳畔响起一曲曲悠扬的爱国之歌,随处可见红色元素的注入,打铁匠、送报员,国营照相馆的窗台前,黑白相片上定格着年轻的笑脸。古镇电影院中,“地道战”等经典影片正在上演,红漆木椅让人恍惚间回到芳华年代。

万山,曾经的资源枯竭型小镇,如今正以红色文化为魂,将万山汞矿遗址打造成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景区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国家4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风景”“卖文化”的转型,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增收新路。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玉屏箫笛斩获金奖。1990年,玉屏侗族自治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箫笛之乡”称号。如今,在玉屏田坪侗乡风情园内总能听到笛声悠扬,园内以箫笛为主题的展馆从制作到成品到体验一应俱全,现场听乐师演奏箫笛,已成为游客入园必备的打卡项目。

为旅游注入文化内核,铜仁正积极推动文旅产业纵深发展,合力之下文旅品牌亮点频现。

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际编号为“215021”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策划举办了梵净山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会、梵净山抹茶大会等高层次宣传推介活动,拍摄电视剧《看万山红遍》,铜仁市荣获2020年“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城”,持续打响铜仁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国有文旅企业改革,鼓励通过资源入股、资产重组、混合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等方式,支持市内国有文旅企业做大做强。今年,文旅招商签约项目12个,签约资金16.87亿元。

以“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为引领,“桃源铜仁·水韵碧江”“千年丹都·朱砂古镇”“绝技苗乡·神奇松桃”“箫笛名都·侗听玉屏”“生态江口·养心天堂”“黔中首郡·乌江明珠”等县级旅游品牌全面开花,“一县一品”“一县一特”旅游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农旅一体共促振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粉黛绿墨,古朴的江口县云舍村又迎来一方新景致,荷花池旁,民宿馆老板唐吉将处理后的绿叶花瓣与古法造纸相融,诞生出又一个极具文艺气息的造纸文创产品。

在唐吉的民宿内,一方小小的工作室五脏俱全,桌台上,叶脉上雕刻的蘑菇石、金丝猴精致生动,手绘的云舍地图展现着云中仙舍的全景之貌。“梵净山热度不减,乡村旅游随之兴起,现在我们的民宿已经预订至下周了。”唐吉说。

与此同时,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内,红色之旅的旅游团正认真地聆听讲解员述说木黄会师的故事,追寻红军长征的那些历史时刻。坐落在梵净山下的木黄镇,依托“全国文明村镇”“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三张金字招牌以及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每年吸引前来旅游的游客超过4万人次,年均实现旅游收入720多万元。

近年来,我市按照“市级抓龙头品牌、区县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亮点”思路,充分挖掘整理乡村生态资源、特色资源、红色资源,切实推进农旅创新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协同推进“黔东工业聚集区、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三大区块发展,形成了以主城区为龙头、其他县城为重要载体、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十三五”期间,示范小城镇累计完成投资391.9亿元,实施“8+X”项目1248个。

建成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24家、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客栈105家、市级以上特色民宿15家,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80个、乡村旅游客栈92家、农家乐169家,同时成功打造了生态旅游产品12个、康养旅游产品8个、科普研学产品7个、农旅观光产品10个、文旅融合产品24个、特色街区10个、乡村旅游产品341个。

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当前,我市正以承办2021年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立足铜仁民族特色和山地特色,深化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康旅融合、农旅融合、交旅融合、商旅融合,推动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铜仁奋发有为。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