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正在认真阅读《六盘水“三线”建设历史读本》。记者 杨小敏 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六盘水市立足红色资源富集、工业历史久远的实际,依托市域内革命战斗和深厚的“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创新推出“四个一”“四个100”为学习载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提质增效。

“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这是对‘三线’历史的再现与重温,更是对‘三线’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原水城矿务局六十四工程处总工程师、副处长靳庆鸣在观看完《见证者·口述三线建设》系列口述专访节目和《工业印记 “三线”风云》系列专题片后说。六盘水是“三线”建设滚滚浪潮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既有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又有深厚丰富的“三线”文化底蕴。从5月份以来,六盘水市深耕细作,拍摄推出《见证者·口述三线建设》系列口述专访节目和《工业印记 “三线”风云》系列专题片,还原大时代背景下平凡个体的真实存在,展现“三线”建设伟大壮举和六盘水工业发展辉煌历程,一经播出,受到广泛好评。

可视化素材,让学习课堂“活”了起来。这段时间,全市各地各单位也将这两部视频资料加入党史学习教育中。通过多形式的学习,水城区玉舍镇前进村村支两委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今年5月,前进村盘活林下资源,在新寨组尹家寨的板栗林下试种了50亩大球盖菇,当前已进入采收期,每天可产出鲜菇600斤左右,据介绍,整个采收期将持续3个月,总产值可达100万元。

一部系列专题片展现工业印记、一张红色资源地图开启红色之旅、一本“三线”建设读本吹响青春号角、一批传统教育视频传承红色基因;100个见证者口述铭刻“三线”记忆,100个红色遗址回顾烽火岁月,100个红色宣讲人诠释精神谱系,100篇优秀主题征文颂歌幸福生活。这“四个一”和“四个100”,正是六盘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注重方式方法创新”的要求,让学习载体更丰富多样,学出活力,学出实效。

6月22日,一张汇集全市68处革命遗址遗迹和“三线”精神教育资源的六盘水市红色资源地图线上线下正式发布。市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曾晓芳介绍:“这张红色资源地图运用现代测绘技术手段,整理了全市68处革命遗址遗迹、‘三线’建设遗址,能让广大干部群众更清晰地了解我市红色资源分布情况,在学习红色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我的外祖父、外祖母参与了‘三线’建设,我是听着他们的故事长大的。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不仅为我们建设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也留下了宝贵而璀璨的精神财富。”7月4日,在《六盘水“三线”建设历史读本》发放仪式上,市第三中学高一学生黄胤博说。在现场,市第三实验中学的学生代表们领取到了首批《六盘水“三线”建设历史读本》,并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学习。据悉,40万册的《六盘水“三线”建设历史读本》,将在全市三年级以上中小学生中全覆盖发放。

作为宣讲“红”人的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在北京参加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便马不停蹄地回到村里将大会精神传递到村民中。

“听了余留芬书记的宣讲,让我们更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精神内涵。能生长在中国,我感到非常自豪,我相信我们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岩博村村民顾凤英说。

集“改革先锋称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多项国家级殊荣于一身的余留芬,是致富带头人,也是政策落实、经验故事的“宣传员”。她告诉记者,岩博村的发展,党建引领是根本,去年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岩博党性教育基地,作为贵州省重点建设的5个党性教育基地之一,不仅为岩博村搭起了一座与外界交流互通的文化桥梁,还成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阵地。

守正创新,学习贯穿全年,学以致用,推动成果转换。六盘水市结合实际,深入挖掘“三线”文化资源及其时代价值,高标准谋划“自选动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等关键任务,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更走心。靳宇荻 于 涛 记者 杨 朗 韩 雨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