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顺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公布“我为群众办实事”市级层面46项任务清单,全文如下:

  一、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

  1.加快建设安顺黄果树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按照省级“百库大会战”要求,积极推进我市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开通镇宁县管道天然气,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新建5G基站1200个。“六网会战”完成投资160亿元左右。

  2.选派105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农技服务,选聘6名各类“产业导师”助推乡村振兴。

  3.倡导绿色出行,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加强充电桩建设。

  4.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20万亩、石漠化治理9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22平方公里,恢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150亩。

  5.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卫生厕所1.8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所有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及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

  6.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改善县乡公路路面325公里,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

  7.加强流动人口登记服务管理,做好居住证的申领受理、制作、发放、签注等服务管理工作,鼓励引导未落户的常住人口办理居住证。

  8.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和建筑风貌管控,依法整治乱占耕地建房问题。

  9.实施工业智能化改造、农业产销智慧对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省级融合标杆项目6个,融合示范项目60个,带动融合企业120家。

  10.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立足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以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为重点,制定普惠性、特色性政策措施,服务企业项目,推进40家企业入驻011科创谷。

  11.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找准安顺特色手工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点,打造蜡染、民族刺绣、屯银、木雕等“安顺旅物”品牌,推动安顺旅游商品进景区、进商圈、进超市、进展会、进电商、进服务区。

  二、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

  12.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13.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230亿元、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123万亩和产值45亿元、特色林业产业基地新造2万亩和改培2万亩。

  14.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只增不减。

  15.打造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级版,加强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建成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

  16.推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筛选30个独具特色的自然村,同步开展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

  17.巩固生猪生产恢复成果,深入实施“大场带小场”行动,加快8个省级生猪重点项目产能释放。

  18.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1%。

  19.加强粮食安全工作,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95万亩,总产量90万吨,完成金刺梨改培任务5万亩。

  三、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

  20.以“三改”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4万户,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改造。

  21.巩固提升8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水平,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全覆盖,70%的村(居)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22.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127套,加大租赁住房供给,更好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23.关爱环卫工人身体健康,为全市4093名在岗环卫工人免费健康体检。

  24.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7所,公办幼儿园7所。

  25.强化校企联动,解决全市职业院校“订单班”就业1000人。

  26.提质扩能2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稳妥有序组织开展18-59岁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为全市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咨询服务,为符合手术条件18岁以下先心病患儿免费治疗。

  27.全面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水平,改造提升10个养老机构,新增600张护理型床位。

  28.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口4.2万人,新增创业户3600户,创业带动就业1.7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2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000人。

  29.优化城市交通,完善城市功能,打通10条“断头路”,新建社会公共停车位2000个。

  30.创建易地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12个,改造提升旅游景区示范厕所10个。

  31.消除农村交通安全隐患、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64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8座。

  32.完成沪昆高速安顺南出口改造和东出口交通优化工程,加强无障碍人行通道、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建设。

  33.加强对市政消火栓建设和维护管理,确保完好率100%。

  34.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百万人口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宜居宜业宜游县城建设行动,完善“山水公园城市、康养宜居胜地”67项指标,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35.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地标。挖掘、传承城市传统风貌和历史文脉,盘活文庙、武庙等历史文化遗产。

  36.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公共场所、农贸(集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村)、新老小区等为重点,大力开展七大整治行动。

  37.精心组织购物美食节等系列促销活动,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活动,激发潜在消费活力,举办80场以上促销活动。

  四、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

  38.建设更加舒适便民生活圈,推广贵阳合力生鲜超市模式,建成惠民生鲜超市8个。

  39.实施政务服务数据融通攻坚工程,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贵州政务服务网,推进5000个“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事项集成办、简易办、就近办。

  40.提升一网办深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实现市场监管、税务、医保、教育、人社、农林等领域200项以上事项在贵州省政务服务网“全程网办”,推进30个高频电子证照共享应用。

  41.建设好市、县统一的线下服务窗口,除涉密和特别复杂事项外,“一窗办”分类受理事项比列达90%以上。加强对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群体的引导和服务。

  五、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

  42.深入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建好“红色网格”“平安网格”“信息网格”,打造“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铁三角。组织十联户单元推行“四个一”工作模式,探索建立网格员、联户长激励机制。

  43.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对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低俗婚闹、赌博迷信等陈规陋习进行专项整治,引导各地完善村规民约,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等制度,制定红白喜事标准规范,大力推广“道德红黑榜”等有效做法,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44.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实施以村“两委”为重点的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45.在西秀区、经开区试点,进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提质改造。整合社区资源,打造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46.建成16个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181个行政村应急广播系统。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txgz.cc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