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楼主# 2020-1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初冬的雷山县达地水族乡背略村,寒意渐浓。11月22日中午时分,王应锋来到该村孤儿王正传、王正辽家中。“来,试试鞋子合不合脚。”王应锋从挎包中取出两双运动鞋,搬过凳子让兄弟俩坐下,蹲下身帮他们穿好鞋,系上鞋带。新鞋十分合脚,两个孩子在屋里欢快地跳来跳去,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每次回家,王应锋送给乡亲们最多的礼物就是鞋。昨天他去了一趟县城,又带回十多双新鞋,分别送给村里一些贫困老人和留守儿童。



  今年36岁的水族青年王应锋,对鞋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有三双鞋见证了他在脱贫致富路上的奋斗历程。
        背略村坐落在雷公山深处的茫茫大山中,距县城86公里。王应锋兄妹6人,一家10口三世同堂,由于吃饭的嘴巴多,小时候家里很穷,连填饱肚子都是难事。“每到青黄不接的季节,全家人只能以瓜菜充饥。”童年的苦难生活,王应锋记忆犹新。王应锋9岁那年,家里不慎失火,烧毁了所有家产,原本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因为家里穷,小的时候,我的衣裤和鞋子都是亲戚和左邻右舍送的。”王应锋回忆说,鞋和衣裤都打着补丁。



  12岁那年,有次王应锋去上学,走到半路,一只鞋裂成了两半,只得光着一只脚走到学校。过了几天,母亲用上山捡桐子积攒的10元钱为王应锋买了一双新鞋。“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是一双军绿色解放鞋。”人生第一双新鞋,成了王应锋童年最美好的回忆,“那天,我穿着新鞋几乎跑遍了村里每个角落,别提多风光了。晚上睡觉都舍不得脱,偷偷穿着鞋睡了一夜”。穿上人生中的第一双新鞋,点燃了王应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发奋努力,走出大山,过上好日子”。



  2001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王应锋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那一年他17岁。打工第一个月,王应锋领到了700元工资。面对人生中的第一笔“巨款”,他咬了咬牙,花30元给自己买了一双白色运动鞋。第一次自己买新鞋,王应锋的心情十分激动,穿着新鞋在街上逛了很久才回宿舍。“那时我可宝贝这双球鞋了,每次打球都是赤脚上阵,舍不得穿。”说完,他转过头擦了擦眼角。
       穿上第一双自己挣钱买的新鞋,激发了王应锋奋发拼搏,改变人生命运的斗志。几年间,他先后辗转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当过拖车工人,做过彩灯加工,还远赴非洲修过铁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王应锋努力拓宽知识视野,提升工作能力。他攒钱买了台二手电脑,学习平面设计、公文处理和常用应用程序等。



  2006年,王应锋进入江苏一家星级酒店设备公司工作,由于勤奋好学、诚实肯干,不久被提拔为总经理助理,月工资近万元。在外打拼多年,王应锋的收入不断增加。可他最喜欢穿的鞋子,依旧是几十元一双的运动鞋,最牵挂的人还是背略村的乡亲们。每次回家,看到多数乡亲依然没有摆脱贫困,王应锋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他几次返乡考察,发现雷公山生态环境良好,泉水清冽甘甜,于是决定筹资创办水厂,把天然山泉水变成优质产品销售出去,带领更多水族同胞一起脱贫致富。为此,王应锋多次爬上海拔1470米的大坪山主峰勘察水源,经取样送贵阳水检测中心化验,各项指标优良。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建,王应锋创办的“黔品山泉”饮用水厂于2016年6月正式投产运营。投产典礼这天,王应锋穿了一双锃亮的新皮鞋,格外引人注目。“那天村里的乡亲们都赶来庆贺,高兴得像过节一样,眼里流露出对我的期望。”王应锋说,那是他一辈子最难忘的时刻。
       穿上这双标志着创业的新皮鞋,王应锋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了。在他的努力下,千百年来一直在大山里默默流淌的山泉水,摇身一变,成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水银水”。



  2019年,王应锋的“黔品山泉”饮用水年产量达4万多吨,全年销售额达700多万元。公司先后吸收50多名村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44%。村里的贫困户王册勇,为给儿子治病欠下几万元债务。王应锋安排他们夫妻俩到水厂上班,一年下来有七八万元的收入。说起家境的改善,王册勇心中充满感激:“多亏了应锋,现在我家不但还清了债,还有了存款”。产品销路打开后,王应锋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在雷山县城郊投资新建了年产10万吨山泉水分厂,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85人就业。



  “这三双鞋,给了王应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拼搏向上的力量,让他走上了幸福的小康路。”王应锋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鞋在变,人在变,不变的是王应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初心。(中国旅游信息报:杨道军      稿原: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田清 舒增付 杨玉婷)
开发共享,全民共建贵州图片大数据!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Powered by TXGZ.CC  © 2017 图行贵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