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楼主# 2019-6-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平塘县大塘镇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近年来,大塘镇依托贵州大学的科技帮扶,把培育富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核心,制定蓝图,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积极探索致富之路,抓点带面促落实,实施“稻田+”生态立体农业发展模式,为极贫乡镇脱贫奔康注入了活力,增强农民致富信心,稻田蛙声吹响脱贫致富集结号。

在大塘镇胜安村掌奤组,贫困户罗国强正在自己家的稻田中饲养幼蛙。这是继贵州大学陈卓教授团队前期与贵州卓豪农业联手,专门挑选适合大塘气候的优质谷种后,又一新举措。


养殖户整理养蛙池

“我们这个田本来是收500斤,但是现在我们养这个蛙,还要多十倍的钱”。罗国强一边给蛙投食一边介绍说。

由于大塘镇特殊的气候,常年气温比周边乡镇偏低,这也为发展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实现高效农业,贵州大学在大塘镇胜安村掌奤组建成水稻稻田生态工程结合稻田综合种养基地120亩。

贵州大学帮扶大塘脱贫攻坚指挥部前线工作队联络员徐进告诉记者“我们在通过前期调研以后,觉得这个地方可以利用它的优质的水源,还有习惯种植水稻的习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用,推广“稻田+”模式。

前不久,掌奤组的5户贫困户在收到优质秧苗后,又收到了贵州大学的免费“大礼包”,5万只蛙苗分别放养在了稻田中。


稻田养蛙

“大家这样倾心倾情的帮助我们,我们个人也要努力奔康才行哦。现在在稻田里养蛙,我要把它们精心的管护好,等收成肯定能有不错的收益。”村民罗国强笑呵呵的说道。

贵州大学依托科技、智力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扶贫,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积极探索稻田养蛙技术,开拓以稻养蛙,以蛙护稻,稻蛙共生的绿色生态立体农业新模式。通过充分利用青蛙吃害虫的天性,减少水稻田间害虫,少用或不用农药,稻田恰恰又是青蛙的生活区域,达到“还田以肥、变废为宝”的良好生态,实现通过绿色防控、提高生产效益、提升水稻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等多效合一的目标。

徐进告诉记者,稻田养蛙在前期的时候会需要投些食,但它放养在田里面,可以对稻田的病虫害进行防控,实现稻田的绿色、环保一体化农业发展。采取“稻田+”模式,有效的增加了田地的附加值,提高了田地的利用价值。

同时,为保证群众的利益,贵州大学采取订单养殖模式,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蛙苗放养池

大塘镇胜安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刚介绍到“水稻不愁销路,是订单式种植,现在有5户贫困户作为示范进行了水稻养蛙模式,预计在水稻收入的基础上,每户还可以增收2万元左右。

“通过抓点带面,让老百姓尝到甜头后,增加致富奔康信心,我们将会继续在掌奤组进行全面推开,帮助掌奤组越来越多的群众脱贫奔康”。 徐进信心满满的告诉记者

据了解,待此次实验养殖成功后,“稻田+”模式将在全组、全村推广,真正的让群众实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致富场景。

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田举、刘朝荣 编辑:刘朝媛 审核:蒲贤良
开放共享,全民共建贵州图片大数据!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Powered by TXGZ.CC  © 2017 图行贵州
返回顶部